全職媽媽找到自我價值感

育兒日常|在崩潰與修復中,全職媽媽如何找到自我價值感

by 睫毛媽媽

最後更新 2025-09-30

在生孩子前,我曾信誓旦旦要把寶寶送去托嬰中心,以為這樣就能繼續保有自己的生活。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當孩子出生後,看到她可愛稚嫩模樣,讓我融化到不行,想親手守護這個小生命。沒想到,育兒生活居然這麼累,一次次擊碎我的身心靈,卻又讓我一次次重拾信心,對自己喊話:「妳可以的!」

育兒是一場修練遊戲

回想嫩嬰時期,每隔三、四小時就要餵奶、換尿布、洗奶瓶,不斷重複的循環,加上要處理紅屁屁問題一泡到屎尿就哇哇大叫,我們夫妻倆都累到無奈又想哭,那段日子真的完全沒有生活品質,超級可怕。

現在小太陽已經16個月大,作息和飲食都逐漸穩定,可以配合我們大人的日常。她開始會走路,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也越來越強。當她發現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能同步去拿東西時,簡直像個小探險家。

不過,因為我們住在婆家,公共區域的物品擺設無法完全掌控,我得無時無刻緊盯著,注意周圍是否有危險物品。但只要不讓她碰,小太陽就會像一隻扭動的鰻魚瘋狂大哭、耍脾氣,更誇張時還會直接躺在地上尖叫。

完全沒轍的我,只能眼神死地看著她發洩,一邊努力控制自己煩躁的心情。等她平復後,會教育溝通不行的原因,可以替代的讓她玩有哪些,吸引她轉換注意力。

每次遇到這種無理取鬧的狀況,她就像一隻聽不懂人話的小怪獸,讓我超級崩潰。但理智又會告訴我,她的腦前額葉還沒發育好,不能怪她要沉住氣。

育兒現階段就是一直重複上演「自我拉扯」的小劇場啊~

從孩子作息,找到媽媽喘息節奏

已經讓小太陽培養穩定作息,目前有三段時間讓媽媽me time,分別早晨奶後的小睡、午睡、夜晚入睡,通常利用這段時間滑手機追時事、經營自媒體、看股票、剪影片等,有了小孩只能撿拾碎片時間慢慢拼湊執行目標、實現興趣、獲得身心靈與耳朵清淨。

幸好,小太陽的作息已經穩定下來,我現在有三個固定的me time時段,分別是早晨奶後的小睡、午睡,以及夜晚入睡後。我會利用這些時間滑手機追時事、經營自媒體、看股票或剪影片。有了孩子後,我學會了利用這些「碎片時間」來執行目標、實現興趣,同時也獲得身心靈的平靜與清淨。

可靠另一半,別讓疲累摧毀愛

半夜小太陽奶嘴掉了會發出「哼哼」聲,不管我睡得多熟都會立刻驚醒找奶嘴塞回去;而一旁的老公卻能呼呼大睡,耳朵好像自動關機一樣……。不過後來我想通了,也許女生天生母性比較細膩,像雷達一樣能偵測到孩子的一舉一動。這樣想,好像就能稍微原諒他一點點,哈。

儘管如此,老公下班回家後,他會幫忙分擔家事、陪伴育兒,讓我休息幾分鐘來恢復能量。畢竟再怎麼「雷達失靈」,只要他願意參與,就是對我最好的體貼。當我們分工合作,育兒的疲累感就少了一半,感情也不會因為壓力而變質。說到底,有個可靠的隊友,比什麼都重要啊!

總結

育兒的確是一場不斷挑戰的遊戲,有時候我會氣到想丟掉搖桿不玩了,但轉頭看見孩子稚嫩的笑容,心裡又瞬間回血。或許我們都還在學如何當爸媽,邊跌倒邊摸索,卻也邊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價值。

如果你也正卡在育兒「崩潰」的關卡,請相信自己不是孤單的。每一次自我修復,都是往前成長的一步。當媽媽並不代表失去自我,而是在孩子陪伴下,重新認識另一種更堅強、更柔軟的自己。

在育兒的路上,最讓你崩潰的瞬間是什麼?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分享,一起取暖,互相鼓勵。

延伸閱讀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

three × one =